
根据一个新研究(发表在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),当妈妈在孩子(7-11岁儿童)身边压制和掩藏情绪的时候,这些情绪其实还是会传递给孩子的,孩子会有身体的反应。
“孩子的皮下组织作出了反应,” 研究者Dr. Sara Waters说,“当我们实际状况不好,却告诉孩子说我们很好的时候,孩子出现了这个反应。这本来是出于好意,不想给孩子压力,但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。”
实验过程是这样,首先通过一些活动增加家长们的压力水平,然后要求家长和孩子讨论双方都感觉最紧张,压力最大的话题。其中一半的家长被告知,谈话中需要压制自己的情绪。谈话全程被摄像,并由第三方观察者计分,但是观察者并不知道哪些家长被告知要压制情绪。家长和孩子身上都装有传感器,记录他们的生理反应。
结果发现,压制情绪的家庭,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在谈话过程中都没有什么热情和情感联结。
“这也说的过去,因为家长把精力都花在掩盖情绪上了,孩子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去配合家长。”Waters说,“所以,如果你明明感觉很郁闷,却说我很好,那就是在让自己离孩子越来越远。我们发现,孩子会收到这个信号,而且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应,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或心理动力”
值得重视的是,控制组(不需要压制情绪)的母亲没有传递压力给孩子,但是实验组(被告知需要压制情绪)的母亲组反而传递了很多情绪给孩子,他们的孩子不管在生理学上还是表情上,都表现出更大的压力。这一点,父亲们有不同的表现。
不管是控制组还是实验组的父亲,都没有发现生理学的证据表明父亲传递了情绪给孩子。
Waters说:“可能是因为父亲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压制他们的情绪,要比母亲多的多。孩子们有这样的经验,父亲说没事,但是事实并非如此。”
父母感觉情况越失控(如全球性传染病的状况下,失控的感觉可能更加严重),他们越有冲动要让孩子确信:没事的。
“研究表明,与其只告诉孩子:没事,会好起来的。不如尊重孩子的感受,那是更治愈的方式。” Waters说,“例如,一个孩子跟父母说:‘烦死了,我再也见不到我朋友了。’不要指望马上解决这个问题。我们就陪孩子坐一会,给机会让他们自己梳理下情绪。尽量不要不耐烦,也不要代替他们解决问题。同时,也用同样的方式对自己,允许自己有挫败的感觉,允许自己可以有情绪。”
源自: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
译自原文:https://psychcentral.com/news/2020/04/30/kids-can-tell-when-moms-suppress-their-stress/155973.html
原作者:Traci Peders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