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持续而反复的疫情和战争事件,给我们带来各种感觉,这些感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,影响着身心发展中的孩子。家长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处理疫情带来的烦恼,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发展?儿童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学家们给出了下面的建议:
给孩子创造机会表达他们的感觉。“你对这事有什么感觉?”仔细聆听。让他感觉到你收到他的感觉,比急切的安抚和说服更重要。不指望“立即解决”困难,反而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缓解他的焦虑。
对于小孩子:
让孩子通过故事,绘画,游戏等方式“找到自己的感受”。
提醒他们:绝大多数人,尤其是儿童正在康复。对这个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,没有最后的结论,但有很多医生和专家在帮助人们了解该怎么做。
专注于此时此地,今天在做什么,接下来的几分钟或者一小时做什么。照顾你的宠物,让它是安全的开心的。如果可能的话,尽量全家一起出去散步或骑车。隔离的原因除了是保护自己,也是为了照顾其他人,包括脆弱的人群,比如爷爷奶奶。
对于学龄期孩子:
他们可能变得消极,睡眠失调,甚至作息时间颠倒,拖拉作业。表面上看,因为不用去学校孩子可能会很兴奋,但也可能变的更焦虑和烦躁。因为学习节奏被打断,认为时间被耽误,可能感到很挫败和抑郁。
除了倾听,了解他们的这些情绪,也陪他们一起想办法跟上学业。
提醒他们:老师和家长会帮他们,会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,而且他们迄今为止所做的工作不会被浪费。鼓励他联系他的同学和朋友,一起聊天一起玩。鼓励和肯定他的努力过程,淡化考试的结果。
对于青少年:
相较于去问他们的感受,更适合的方式是先“说自己”。“这事确实影响很大,我的工作……我感觉……” 尝试第三人称的问题:“你的同学,你的死党,谁谁…….最近怎么样?”和他们一起看新闻,一起讨论。可能不管你怎么说,他都是不同意的,消极的,那我们就陪他在挣扎和沮丧的感觉里多待一会儿。
青春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,青少年常常用行动替代语言来表达感受。他们习惯把“没感觉”挂在嘴边,把感觉都压在心里。压不住的时候,感觉又会蹦出来,可能吓到别人也吓到自己。有时他们易怒,易激惹,而这些愤怒的情绪就像一件盔甲,让父母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,也让父母很难发现背后的痛苦和害怕的感觉。有时他们好像不生气,却让父母很愤怒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们让其他人感受他们的感受,把难受推给身边的人。父母尽量保持冷静,彼此多支持多协作。
疫情中,所有人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不光是孩子,也包括大人。成人也需要去体会去了解自己的感觉,这些感觉也值得被听到。只有大人先照顾好自己,才可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和家人。试着跟家人,亲戚,朋友,学生,老师和专业人士保持联结,见面,电话,视频,语音,文字聊天,不管什么方式都可以。获得越多被支持的感觉,你就有越多心理能量帮肋你的孩子。